跳到内容

维多利亚城界石

维多利亚城界石 1903 年的历史背景

维多利亚城

1841 年 6 月 14 日,香港政府举行首次土地公开拍卖,共售出 34 幅土地,集中在香港岛北岸的上环、中环和湾仔,以皇后大道贯通。1843 年 6 月 29 日,当年香港政府正式把香港岛北岸的城市命名为「维多利亚城」。「维多利亚城」作为一个行政区,其名称曾在不同的政府法例中被提及,例如《市场条例》(1958 年第 9 号)、《差饷条例》等。1857 年 5 月 9 日,随着维多利亚城的拓展,香港政府刊宪将香港岛分成九个区域。

  1. 维多利亚城
  2. 筲箕湾
  3. 西湾
  4. 石澳
  5. 大潭督
  6. 赤柱
  7. 香港
  8. 香港仔
  9. 薄扶林
1857年政府公告编号 69
1857 年政府公告编号 69

而维多利亚城的范围则再划分为七约。

  • 第一约:西营盘
  • 第二约:上环
  • 第三约:太平山
  • 第四约:中环
  • 第五约:下环
  • 第六约:黄泥涌
  • 第七约:扫杆埔

四环九约

「四环九约」是当时华人对香港岛北岸的维多利亚城的行政区划的俗称。「环」是形容港岛北岸地区如回绕环圆的地形,而「约」则表示地段的起迄。四环分别是:

  1. 下环(由湾仔道起至军器厂街)
  2. 中环(由美利操场起至威灵顿街与皇后大道中交汇处止)
  3. 上环(由威灵顿街与皇 后大道中交汇处起至国家医院止)及
  4. 西环(由干诺道西起至坚尼地城止)。

所谓「九约」,即:

  • 第一约: 坚尼地城至石塘咀
  • 第二约: 石塘咀至西营盘
  • 第三约: 西营盘
  • 第四约: 干诺道西东半段
  • 第五约: 上环街市至中环街市
  • 第六约: 中环街市至军器厂街
  • 第七约: 军器厂街至湾仔道
  • 第八约: 湾仔道至鹅颈桥
  • 第九约: 鹅颈桥至铜锣湾

不过,「四环九约」中的九约其实并非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经过多次修订,有多个版本。

1903 年维多利亚城界线

维多利亚城界线于 1903 年 11 月 20 日根据《1903 年维多利亚城界线条例》订定。1903 年的界线描述后来经过一些修订,并转移到香港法例第一章《释义及通则条例》(1911 年第 31 号)。随着地形及邻近界线的地段名称改变,维多利亚城界线的描述曾于 1950 年及 1966 年修订。直到今日,1966 年的修订仍然有效。然而,界线只是纯粹透过文字描述来定义,并没有附上参考地图。

1889 年的香港维多利亚城地图 (测绘处)
1889 年的香港维多利亚城地图 (测绘处)
按此到「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入门网站」下载

现时香港法例第 1 章《释义及通则条例》附表 1 中对维多利亚城界线的描述如下:

  • 北面界线 —— 海港
  • 西面界线 —— 由北至南画一线,穿过内地段 1299 号的西北角位,并由该角位向南伸展 850呎;
  • 南面界线 —— 由西面界线的南端向东画一线,直至与龙虎山附近高出主要基准面 700 呎的等高线相接,即在称为「利福民的螺钉」的水准标志 (按地平面嵌于皇家海军办事处及海军船坞膳楼东墙的铜螺钉的最高点)对下 17.833 呎相接,然后沿该等高线画至与东面界线相接为止;
  • 东面界线 —— 沿铜锣湾政府码头西边画一线,跟着沿兴发街西边,续沿高士威道北边画至摩顿台,后沿摩顿台西边画至内地段 1580 号东南角,续以直线延展 80 呎,然后沿棉花路北边,再延至与黄泥涌谷以东的黄泥涌道西边相接,续延至内地段 1364 号东南角,之后延至与南面界线相接为止。

1903 年维多利亚城界石

1903 年 11 月 20 日,港府刊登宪报,颁布维多利亚城的具体范围,并由工务司署树立了界石,标出城市的范围。1924 年和 1929 年工务司署年度报告亦阐述了维多利亚城界石的建立情况。维多利亚城界石由花岗岩建造,四方柱体( 横断面约 0.3 平方米),顶部呈锥形,高约 1.3 米,柱身一面刻有英文「CITY BOUNDARY 1903」字样。

维多利亚城界石的位置 (测绘处)
维多利亚城界石的位置 (测绘处)
维多利亚城界石列表
位置 座标北 (米) 座标东 (米) 香港主水平基准以上高 (米)
距离乐活道交界约 90 米,黄泥涌道与维多利亚城东界线交汇点。 814915 836999 8
距离司徒拔道交界约 330 米,宝云道与维多利亚城东界线交汇点。 814140 836920 123
聂歌信山西北面山坡,维多利亚城东界线与七百英尺等高线交汇点。 813758 836879 213
距离地利根德里交界约 50 米,旧山顶道与七百英尺等高线交汇点。 815134 833693 216
距离干德道交界约 570 米,克顿道与七百英尺等高线交汇点。 815571 832208 214
龙虎山西南面山坡,维多利亚城南界线与七百英尺等高线交汇点。 815580 831901 212
距离蒲飞路交界约 280 米,薄扶林道与维多利亚城南界线交汇点。 815592 831567 97
摩星岭西北面山坡,维多利亚城西界线与南界线交汇点。 815584 830479 148
西宁街坚尼地城临时游乐场。

(于 1978 年迁移至此位置,原设置在维多利亚城西界线北端,即西宁阁现址。)
815854 830472 4
维多利亚城界石的测量纪录 (测绘处) 维多利亚城界石的测量纪录 (测绘处)
维多利亚城界石的测量纪录 (测绘处)

维护维多利亚城界石

1978 年时任注册总署署长 ( 田土注册处处长 )表示,由于维多利亚城界线已由《释义及通则条例》 明确界定,界石没有额外的法律意义,只能被视为识别所在地点地面边界的一种方式。现时这些界石被列入为「由古物古蹟办事处界定的政府文物地点」。地政总署测绘处日后会继续负责维护维多利亚城界石。

参考资料

  1. 丁新豹、黄迺锟(1994) 。《四环九约:博物馆藏历史图片精选》。香港:香港历史博物馆。
  2. 香港史学会(2014)。《文物古蹟中的香港史 I》。香港:中华书局。
  3. 香港历史研究社(2015)。《炉峰史研》。香港:自然探索学会。
  4. 萧国健(2021)。《简明香港近代史》。香港:三联书店。
  5. 萧国健(2022)。《石头上的香港史》。香港:三联书店。
  6. 冯邦彦(2022)。《香港城市掠影》。香港:中华书局。
  7. 施志明(2023) 。《条界任你摆》。香港:白卷出版有限公司。
  8. 绿洲 Oasistrek (2021) 。《维多利亚城界石》检自:https://www.oasistrek.com/city_of_victoria.php
  9. 维基百科Wikipedia (2023) 。《维多利亚城界碑》检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维多利亚城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