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維多利亞城界石

維多利亞市界石 1903 年的歷史背景

維多利亞城

1841 年 6 月 14 日,香港政府舉行首次土地公開拍賣,共售出 34 幅土地,集中在香港島北岸的上環、中環和灣仔,以皇后大道貫通。1843 年 6 月 29 日,當年香港政府正式把香港島北岸的城市命名為「維多利亞城」。「維多利亞城」作為一個行政區,其名稱曾在不同的政府法例中被提及,例如《市場條例》(1958 年第 9 號)、《差餉條例》等。1857 年 5 月 9 日,隨着維多利亞城的拓展,香港政府刊憲將香港島分成九個區域。

  1. 維多利亞城
  2. 筲箕灣
  3. 西灣
  4. 石澳
  5. 大潭督
  6. 赤柱
  7. 香港
  8. 香港仔
  9. 薄扶林
1857年政府公告編號 69
1857 年政府公告編號 69

而維多利亞城的範圍則再劃分為七約。

  • 第一約:西營盤
  • 第二約:上環
  • 第三約:太平山
  • 第四約:中環
  • 第五約:下環
  • 第六約:黃泥涌
  • 第七約:掃桿埔

四環九約

「四環九約」是當時華人對香港島北岸的維多利亞城的行政區劃的俗稱。「環」是形容港島北岸地區如迴繞環圓的地形,而「約」則表示地段的起迄。四環分別是:

  1. 下環(由灣仔道起至軍器廠街)
  2. 中環(由美利操場起至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匯處止)
  3. 上環(由威靈頓街與皇 后大道中交匯處起至國家醫院止)及
  4. 西環(由干諾道西起至堅尼地城止)。

所謂「九約」,即:

  • 第一約: 堅尼地城至石塘咀
  • 第二約: 石塘咀至西營盤
  • 第三約: 西營盤
  • 第四約: 干諾道西東半段
  • 第五約: 上環街市至中環街市
  • 第六約: 中環街市至軍器廠街
  • 第七約: 軍器廠街至灣仔道
  • 第八約: 灣仔道至鵝頸橋
  • 第九約: 鵝頸橋至銅鑼灣

不過,「四環九約」中的九約其實並非一個固定的概念,而是經過多次修訂,有多個版本。

1903 年維多利亞城界線

維多利亞城界線於 1903 年 11 月 20 日根據《1903 年維多利亞城界線條例》訂定。1903 年的界線描述後來經過一些修訂,並轉移到香港法例第一章《釋義及通則條例》(1911 年第 31 號)。隨著地形及鄰近界線的地段名稱改變,維多利亞城界線的描述曾於 1950 年及 1966 年修訂。直到今日,1966 年的修訂仍然有效。然而,界線只是純粹透過文字描述來定義,並沒有附上參考地圖。

1889 年的香港維多利亞城地圖 (測繪處)
1889 年的香港維多利亞城地圖 (測繪處)
按此到「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下載

現時香港法例第 1 章《釋義及通則條例》附表 1 中對維多利亞城界線的描述如下:

  • 北面界線 —— 海港
  • 西面界線 —— 由北至南畫一線,穿過內地段 1299 號的西北角位,並由該角位向南伸展 850呎;
  • 南面界線 —— 由西面界線的南端向東畫一線,直至與龍虎山附近高出主要基準面 700 呎的等高線相接,即在稱為「利福民的螺釘」的水準標誌 (按地平面嵌於皇家海軍辦事處及海軍船塢膳樓東牆的銅螺釘的最高點)對下 17.833 呎相接,然後沿該等高線畫至與東面界線相接為止;
  • 東面界線 —— 沿銅鑼灣政府碼頭西邊畫一線,跟着沿興發街西邊,續沿高士威道北邊畫至摩頓台,後沿摩頓台西邊畫至內地段 1580 號東南角,續以直線延展 80 呎,然後沿棉花路北邊,再延至與黃泥涌谷以東的黃泥涌道西邊相接,續延至內地段 1364 號東南角,之後延至與南面界線相接為止。

1903 年維多利亞城界石

1903 年 11 月 20 日,港府刊登憲報,頒布維多利亞城的具體範圍,並由工務司署樹立了界石,標出城市的範圍。1924 年和 1929 年工務司署年度報告亦闡述了維多利亞城界石的建立情況。維多利亞城界石由花崗岩建造,四方柱體( 橫斷面約 0.3 平方米),頂部呈錐形,高約 1.3 米,柱身一面刻有英文「CITY BOUNDARY 1903」字樣。

維多利亞城界石的位置 (測繪處)
維多利亞城界石的位置 (測繪處)
維多利亞城界石列表
位置 座標北 (米) 座標東 (米) 香港主水平基準以上高 (米)
西寧街堅尼地城臨時遊樂場 815854 830472 4
摩星嶺七百英尺等高線位置 815584 830479 148
薄扶林道,近薄扶林道及士美菲路交界 815592 831567 97
龍虎山七百英尺等高線位置 815580 831901 212
克頓道,距離旭龢道約四百米 815571 832208 214
舊山頂道,近舊山頂道及地利根德徑交界 815134 833693 216
司徒拔道玫瑰崗學校南面七百英尺等高線位置 813758 836879 213
寶雲道,近寶雲道及司徒拔道交界 814140 836920 123
黃泥涌道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對面 814915 836999 8
維多利亞城界石的測量紀錄 (測繪處) 維多利亞城界石的測量紀錄 (測繪處)
維多利亞城界石的測量紀錄 (測繪處)

維護維多利亞城界石

1978 年時任註冊總署署長 ( 田土註冊處處長 )表示,由於維多利亞城界線已由《釋義及通則條例》 明確界定,界石沒有額外的法律意義,只能被視為識別所在地點地面邊界的一種方式。現時這些界石被列入為「由古物古蹟辦事處界定的政府文物地點」。地政總署測繪處日後會繼續負責維護維多利亞城界石。

參考資料

  1. 丁新豹、黃迺錕(1994) 。《四環九約:博物館藏歷史圖片精選》。香港:香港歷史博物館。
  2. 香港史學會(2014)。《文物古蹟中的香港史 I》。香港:中華書局。
  3. 香港歷史研究社(2015)。《爐峰史研》。香港:自然探索學會。
  4. 蕭國健(2021)。《簡明香港近代史》。香港:三聯書店。
  5. 蕭國健(2022)。《石頭上的香港史》。香港:三聯書店。
  6. 馮邦彥(2022)。《香港城市掠影》。香港:中華書局。
  7. 施志明(2023) 。《條界任你擺》。香港:白卷出版有限公司。
  8. 綠洲 Oasistrek (2021) 。《維多利亞城界石》檢自:https://www.oasistrek.com/city_of_victoria.php
  9. 維基百科Wikipedia (2023) 。《維多利亞城界碑》檢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維多利亞城界碑